林强:阳明心学何以在当代开端发扬?

天津市法学会 2017-05-02 10:41:17 【
 
\
  
  一
  
  我国传统文化灿若星海,诸子学说珠玑杂呈,义理之说缨络纷披,普通人即便穷其一生也难寻嗣响。
  
  就我研习心得,倘要择精要而习之,非宋明理学莫属;若要研习宋明理学,则非阳明心学莫属。
  
  阳明心学可以说是理学艺苑之奇葩、为人办事之榘镬,历经岁月洗礼,日见其夺目光彩。
  
  一个民族若要自立于世界,必仰仗其奥妙、精深之文化。如果一个民族抛却了自己的文化,跑到他国的文化橱柜里找寻精神给养,则会消解民族自信,导致精神的疲弱。
  
  二
  
  昔日中国在列强环伺之下,战事频仍,国力日衰,百业凋敝,全国上下气息奄奄,精神销歇。西学东渐成为学术主流,中国传统文化几成历史故纸堆。
  
  今日中国国力日渐增强,社会安定和谐,早已从自顾不暇的贫弱之国迈向繁荣富足的强国之路。
  
  基于此,国人开始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提振国人气质、增强民族自信的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而外部世界却呈现出“刀枪剑戟”的混乱局势:国际极端恐怖主义盛行,热点地区种族仇恨未见消解,颜色革命下集权国家纷纷陷入动乱,新一轮难民危机正在考验着国际政治智慧以及人类良知……
  
  堪忧的外部世界形势,反衬出一个淡然自处的中国社会,不仅政治平稳,宗教温和,而且鲜见极端恐怖主义现象。中国人在传统文化熏染下,所养成的温良精神品性在当今社会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人淡然超脱的心态,离不开其修身自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基因,这背后隐约可见阳明心学的徐徐发力。阳明心学实可为解决国际动乱形势、纷乱嘈杂事态贡献一剂良药:
  
  三
  
  要义一,以物我合一代替物质崇拜。西方社会高抬理性主义、功利主义的大旗,导致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在社会精神层面滥觞,个人遂沦为物质的附庸。这些国家里,个人与个人之间因个人利益矛盾而产生的极端事件很常见,国际政治争端,大多也缘于经济利益的争执。
  
  在民国时期,辜鸿铭先生就敏锐地指出“在学术发达,而人祸弥以严重之今日,西洋人已渐悟其一向皆务为物的研究,而太忽略于人”“不是教会僧侣借上帝权威吓人(中古),便是国家军警以法律管制人(近代);离斯二者,虽兄弟比邻而不能安处”。
  
  我国传统哲学上的一大贡献即是强调物我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例如阳明心学以我心建构宇宙,强调个人对物质感应的重要性,主张在个体价值基准之上实现物我合一。他指出“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如果借鉴这种哲学观点,即可用于铲除私欲横流导致的个体价值伦丧局面,从而祛除私欲之蔽,实现物质与精神、自在与超然的统一。
  
  四
  
  要义二,以“省察克治”代替极端对抗。中外文化之不同,源于人性善恶上的分歧。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需用宗教消弭内心罪恶,用法律惩罚不轨行为。这种文明无限放大个人利益与诉求,个人缺乏心性的锻炼与疏导,遇事汲汲于外力。一旦遇到外力阻碍,很容易失去镜鉴平衡,进而走向极端。
  
  极端恐怖主义势力扭曲宗教教义,践踏人类普世价值,显然缺乏自省精神,背离了人类的良知本性。
  
  而阳明心学强调内心自省的精神,凡事不假外求:不仅以我的尺度衡量客观外在,也以我的尺度衡量这一反映是否符合仁的要求;倘若面临外在环境的挤压,则强调省察自治,不断反躬自省,逐步祛除可能产生的恶念,达到修身自为、和睦处事的良善状态。
  
  五
  
  要义三,以知行合一代替宗教虚妄。西方社会十分注重宗教的作用,将其作为调整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宗教过于注重来生,对此生的态度显然过于轻视,进而陷入虚妄状态。宗教亦有横征之一面,正如於兴中先生在《法治东西》一书所谈,宗教均标榜美好,但当两种宗教发生冲突时则将上述美好品德抛诸脑后。
  
  重视来生本无可厚非,但是今生更为珍贵,因为每个人仅有一次生的机会。正像孔子所说的,来世不可知。心怀一种简单朴素、实事求是的道德体系,对中国人的所有需求就足够了。
  
  阳明心学,在这方面如中国其他学说所展示那样,重今生甚于来世,重教化甚于强力。而且,阳明心学将礼法约束内在化:强调知行合一、致良知;对良知之学要以事上的磨炼见功夫;用见心忍性代替宗教上的虚妄。这对维护当世秩序裨益莫大。
  
  六
  
  西学东渐的学术潮流至今仍可见踪迹,无须否定其曾起到的积极意义。因为开眼看西方,我们才能找到不足,砥砺前行。
  
  然而,我国传统文化也不可丢。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其正彰显出独特的价值与使命。阳明心学正可担当这个使命,东方渐白、旭日东升,我们拭目以待。
 
\
  
  作者:林强,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编辑:朱桐辉,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版式:蔡胜宾,南开大学法学院2016级法律硕士。
  
  倡导对法律人的人文关怀,促进法律共同体理性沟通。
  
  文人雅士,司法贤达,尽兴而来,赏雪煮茶,问道论法,或和或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