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组织 > 分会动态 >

武清区普法:打造“法治武清”文化品牌

天津市法学会 2016-08-19 16:13:22 【
  “六五”普法以来,武清区始终坚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整合资源、多措并举”的工作原则,不断加大普法阵地建设力度,突出“五个结合”,着力打造法治武清文化品牌,形成了立体化普法宣传网络,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将阵地建设与法律服务相结合,不断拓宽法治宣传覆盖面。武清区在区、镇(街)两级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咨询点位,区级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全天候坐班,镇(街)法律服务中心律师每周固定一天坐班,他们在解答群众法律咨询的同时宣传法律法规;配备电子触摸屏,充实普法形式,使群众在指尖中感受到法律的熏陶。在全区695个村(居)建立了法律服务站,全部挂牌开展工作,村(居)律师信息上墙,方便群众电话咨询;设立法治宣传橱窗或宣传栏,村委会专人具体负责宣传栏的维护、管理,每月更换宣传内容,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通俗易懂、典型案例等形式,增强宣传橱窗(栏)的吸引力,提高群众关注度,有效解决了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将阵地建设与村居自治相结合,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渗透力。加强“三个一”普法阵地建设,即依托基层司法所,各镇街建立一个法治辅导站,每年至少举办两次镇街干部、村干部和普法骨干培训班,系统学习涉农法律知识;依托村农民书屋,各村设立一个法律图书角,区政法部门、文化部门和镇街政府、村委会共同出资,根据广大村街的现实需要,精心选购实用的法律图书、法律知识光盘充实法律图书角。目前,全区已有法律图书角741个,每个图书角藏书均在100册以上,实现了村街组织全覆盖;依托便民服务箱,在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立一个村居法律服务箱,服务箱摆放法治宣传挂图、折页、手提袋、扑克等法宣产品,同时配备医药箱、充电器、雨伞等生活用品供广大居民免费取用,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使法治宣传更加普遍化、常态化和亲民化。在全区村居整合了以综治信访服务站为依托,社区警务室、派驻检察室、民事调解室和人民调解室相互配合的“一站四室”工作平台。政法干警定期坐镇“一站四室”,积极介入村(居)民自治的重点活动。
  
  将阵地建设与法治文化相结合,不断增强普法教育吸引力。通过多种举措以点带面建设法治文化示范点。在辖区内博物馆、图书馆和中医院建立“法治文化长廊”,展出“六五”普法成果展、法治书法展等内容,使广大群众受到良好的法治教育。联合区教育局、法院、检察院建立了雍阳中学、杨村二小等100余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以模拟法庭、小品、短剧等形式开展青少年普法活动。全区建立了38支法治文艺宣传志愿者队伍,每年演出都在100场次以上,受教育人数达35万人次。
  
  将阵地建设与现代传媒相结合,不断提高法治舆论宣传的引导力。针对群众的学法用法需求,在传统媒体上设立栏目,不断提高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在电视媒体上用镜头以案释法,并邀请律师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传播法律知识。“六五”普法以来,先后创建了普法QQ群和普法微博,武清普法QQ群通过吸纳法治宣传工作者、各镇街司法干警、律师、公证员、普法讲师团和法律志愿者的加入,促进普法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城区公共场所、镇街行政服务中心、各村(居)的LED显示屏播放普法公益广告和法律宣传标语,宣传普法知识。
  
  将阵地建设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不断提升法治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六五”普法以来,各演出团队在全区29个镇街开展消夏法治晚会、廉政法律文艺、军民法治联欢会等各类法治演出100余场,开展法治书画摄影作品展20余次,受到全区广大百姓的普遍欢迎。区法建办、司法局还联合印制了每套4张的法治宣传挂图、宪法日历、购物袋等宣传资料20000余份,利用各种宣传活动发放到全区695个村居和辖区内各委办局,保证法治宣传辐射到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使法治观念、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