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法学会 津南区司法局召开集中教育 切实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特赦工作
为深入推进依法治区,营造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大环境,北闸口镇以“夯实基础、创新形式、彰显特色、打造品牌”为目标,以“服务大局、服务民生、贴近法治实践、贴近群众需求”为原则,全面启动了“六五”普法工程,有效提升了居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为该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夯实工作基础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人员到位。成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政法副书记任副组长,司法所长及各村(居)书记任成员。在社区(村)成立普法工作小组,设立专职宣传员承担法律咨询、培训学习等日常工作,确保普法工作高效运转。
二是经费到位。该镇已于年初为普法工作做好了专项工作预算,该项经费在保证日常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同时涵盖了重大宣传、重大活动等项目,为普法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支持。
三是措施到位。一方面,该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普法规划,下发了《北闸口镇2011-2015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使普法工作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健全了普法激励机制,完善普法工作评价体系,将“六五”普法工作纳入综合治理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各项普法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二、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确保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抓好镇、村干部和村民群众的法治培训教育工作。加强镇、村(居)两级干部学法用法培训教育,利用党政联系会、民主生活会等机会,把法律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把典型案例与居民生活相结合,营造“比、学、赶、超”的浓郁学习气氛。为村民群众举办普法专题讲座、发放法治宣传画、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图,办专栏、做板报,让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深入村民心中。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借助“美丽闸口”微信平台、机关党员干部微信圈等载体,及时发布法律法规、区情实讯、生活贴士等信息,极大的调动了群众参与法治宣传的积极性。
二是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以法治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活动,进一步帮助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遵纪守法意识。不断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进一步发挥法治副校长在学校法治建设、安全稳定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目前,全镇中小学生上法律课达60节,听课师生达2000余人。
三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在企业开展劳动法、公司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以专家授课、专题讲座、集中辅导、交流讨论等形式,通过对高危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来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切实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共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到企业开展法治教育、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40余次,受教育职工达2万余人。
四是抓好重点人员的普法工作。抓好流动人口和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员的普法工作,采取点对点宣传、黑板报专栏、法治橱窗专版、发放流动人口宣传册等形式,将户籍管理、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进行宣传讲解。对社会服刑人员,以一对一帮教为主,定期交流为辅的形式进行帮教,并首办每月一期《社矫时讯》,针对实际问题和
困难想对策、出实招,确保对重点人员实时跟进、全面掌握、帮教到位。
三、创新形式、彰显特色,拓宽普法宣传覆盖面
一是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专业人事与志愿者相结合普法队伍。该镇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延伸法治宣传触角,设立了法治宣传联络员、义务宣传员、法治宣传志愿者和“五老”普法宣传队这4支队伍。法治宣传联络员和义务宣传员均来自村民群众之中,他们责任心强、热爱法治宣传,负责村内的日常法治宣传联络工作。该镇的义务电影放映员田洪友,借助放电影的机会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5年来,田洪友免费为百姓放电影500多场,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天津2014年度十大网络人物”,“天津市优秀志愿者”。法治宣传志愿者由专业法律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他们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定期开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和帮助。“五老”普法宣传队由该镇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他们将法治教育融入革命传统教育、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二是搭建三级宣传格局,开展法制建设工作零死角。该镇组建三级宣传队伍,形成了横纵有序网格化普法模式。组建镇级一级法治宣传讲师团,从公、检、法、司等部门选调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较高法律理论水平的同志,在全镇巡回开展法律宣讲活动。组建村(居)二级普法宣传小分队,由村(居)综治主任和选聘律师作为普法小分队成员,进行日常法治宣传。由各村村民代表、社区楼门长组建成三级普法宣传员,通过三级普法宣传网络使全镇普法网络全覆盖。三级普法宣传队伍定期深入基层开展法治讲座70余场次,直接受教育对象达3万余人。
三是不断丰富创新普法形式,营造良好法制宣传氛围。在逐步加大村、居民法治学校、法治宣传栏等传统普法阵地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在全镇人口密集地、广场、公园、车站和主要街道制作了永久性法治宣传设施,营造浓厚法治宣传氛围。开设《法律橱窗》、《法治专栏》、《社区矫正工作专栏》,在泽惠园社区开设“法治宣传长廊”,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再上新水平。同时依托镇司法所建立村、社区司法工作室、法律图书角和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为村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截至目前,该镇共组织各村居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专项法律培训5次,受益1200余人;组织开展大型集中法治宣讲80多余场;发放法治宣传材料15万份,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6400余件。通过开展普法工作,增强了辖区居民法律意识,提高了领导干部和办事人员依法办事能力,强化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全镇总体上达到了“二无、三满意、四促进”的社会效果,即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械斗案件;达到老百姓满意,基层干部满意,党委、政府满意;有效促进了党风、民风的好转,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