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要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政法网络新媒体如何创新发展? 陈一新:坚持“八种理念”实现“八个转变”

来源:|发布时间:2018-09-05 10:37:49|浏览次数:
   9月4日上午,一个重要会议正在举行。

  原来,这是中央政法委召开的政法网络新媒体建设工作会议,旨在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政法网络新媒体创新发展工作,动员各方力量做大做强做响政法网络新媒体,切实加强政法领域意识形态工作。

  与会者有中央政法委各厅局、中央政法各单位和中国法学会、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政法委负责同志和宣传部门负责人,还有中央政法媒体、网站和部分中央主要新闻网站负责人,长安君甚至还巧遇一些重要商网平台的“老总”和十几位政法人气网红大V!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政法网络新媒体创新发展,着力构建全网覆盖全时响应的政法网络新媒体矩阵,着力做大做强做响政法网络新媒体,着力培育政法网红大V,着力开展网络斗争新战略新战场新战法研究,着力掌握政法领域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导权,努力把政法网络新媒体打造成为网上斗争第一方阵的排头兵,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陈一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形成的规律性认识,科学阐明了宣传思想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系统回答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并就网络宣传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政法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中去,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会议分析了政法宣传舆论工作面临的形势。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政法宣传舆论工作面临着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带来的新挑战,面临着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带来的新挑战,面临着传播格局持续发生深刻变革带来的新挑战。

  会议强调,要认清形势,应对挑战,发挥优势,展示作为,真正把政法网络新媒体创新发展作为政法领域的一件大事要事新事来抓。

  长安君注意到,曾有网络公号写手评价陈一新讲话文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运用“缩略词”对文章主旨观点进行概括提炼。

  果然,在这次讲话中,陈一新又概括提炼出加快政法网络新媒体创新发展的“缩略词”,这就是:坚持“八种理念”、实现“八个转变”:

  之一:坚持“化险为机”,实现战略导向从应对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向善用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转变

  要深刻认识“得互联网者得天下”的时代命题,看到互联网给政法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下决心把政法媒体建设的战略重心和工作重点转移到政法网络新媒体上来,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为促进政法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要清醒认识互联网是政法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当今世界,互联网已深度融入社会、经济、民生、文化等各个领域,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也解构规则、颠覆秩序、重塑业态,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滋生新型犯罪、应对处置社会舆情的“最大变量”,既给政法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挑战,也给政法宣传舆论工作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要把互联网运用变成为促进政法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要强化互联网思维,自觉学网、懂网、用网,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要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政法机关打击犯罪、治安防控、执法办案、司法改革、舆论引导等各项工作中的深度应用,使之成为推进政法事业发展的动力泵、加速器。要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实主管部门管理责任、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要把政法网络新媒体建设应用作为互联网应用的重要突破口,采取有力有效举措,加快政法网络新媒体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使政法网络新媒体成为政法事业发展“最大增量”的关键要素。

  之二:坚持“大局为重”,实现宣传领域从聚焦政法工作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转变

  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既要加强政法工作宣传,还要主动为党分忧,努力把政法宣传的领域从政法工作拓展到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舆论引导的范围从政法大政大案大事延伸到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促进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讲好政法故事,传播政法正能量。要毫不动摇坚持“四大宣传”,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践要求,大力宣传政法机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之事的坚定决心、有力举措、重大成效,大力宣传政法领域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大力宣传政法队伍的时代楷模、时代正气、时代风采。当前,要突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突出维护社会稳定宣传,突出新时代“枫桥经验”宣传,突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政法工作巨大成就宣传,让政法正能量充盈舆论场。

  ——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主流价值。要胸怀全局,自觉把政法网络新媒体宣传纳入党的宣传工作整体来谋划和推进。要把政法网络新媒体办成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就的重要平台,紧紧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开展宣传引导。要把政法网络新媒体办成汇聚和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积极转发各类秉持正确导向、倡导“最美精神”的信息、网文,主动挖掘和放大网络上的“美丽网事”,顶起“平凡英雄”,宣传“凡人小善”,让主流价值在网上充分扩散、在全社会广泛传播。

  之三:坚持“打赢为要”,实现战略布局从打赢网下战场向打赢网下网上两个战场转变

  互联网时代,网上战场与网下战场交织融合、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政法机关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神圣职责,务必在网下网上两个战场排兵布阵、协同进击,确保打赢两个战场。

  ——要站在前沿真亮剑。要主动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旗帜鲜明地与各种错误思想观点言论进行斗争,坚决反制各种敌对势力对我的攻击、诋毁、抹黑,坚决打击利用网络制造传播政治谣言等行为。

  ——要提升政法软实力。要深刻认识软实力是互联网时代政法新力量,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将软实力建设纳入政法工作重要议程,把塑造政法形象、树立政法公信、捍卫主流价值、弘扬社会正气作为政法软实力建设的核心目标,大力加强新时代政法新闻宣传力、群众动员力、舆论引导力、舆情处置力建设,推进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宣传舆论队伍、阵地、载体建设,真正让政法软实力“硬”起来,做到用硬实力保障软实力,用软实力增强硬实力,为打赢网下网上两个战场提供强有力保证。

  之四:坚持“融合为径”,实现宣传阵地从依靠传统媒体向做大做强做响网络新媒体转变

  要适应互联网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作为重要路径,着力提升政法网络新媒体网上斗争能力、融合发展能力、品牌创新能力、议题设置能力、“引关圈粉”能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推动政法新媒体做大做强做响。

  ——要下决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网络新媒体上来。要紧跟新媒体发展新趋势,真懂新媒体、善建新媒体、会用新媒体,把主要人力财力物力投向新媒体建设发展,尽快实现事业发展的战略转移。要以打造网上传播新精锐为目标,深化政法传媒改革,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互联网时代新型政法媒体。要不断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全方位进占“两微一端”以及各种视频直播、自媒体平台,实现政法主流声音网上舆论场全覆盖。

  ——要以账号入驻率提升全网占有率。要加快各级政法机关开通新媒体账号步伐,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实现全国政法机关新媒体建设全覆盖。要鼓励政法机关在各类新型互联网应用平台上开设账号或者创设独立的应用程序,提高政法新媒体在各类有影响的应用平台上的入驻率,鼓励政法干警特别是新闻宣传工作者开设自媒体账号,努力扩大政法新媒体账号的网络存在。

  ——要以矩阵聚合力提升集群战斗力。要大力推进政法新媒体矩阵建设,形成以中央、省级政法机关账号为龙头,以中央政法机关所属机构、地市级政法机关账号为骨干,以基层政法机关账号和政法干警自媒体账号为结点的政法新媒体矩阵,形成政法系统的网上战斗集群。

  之五:坚持“内容为王”,实现内容来源从单一自创向多元采集转变

  政法网络新媒体要保持对受众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就必须树立“内容为王”理念,努力提升内容品质,丰富内容表达,拓展内容呈现,使内容生产更加适应时代需要、更加契合受众需求,以内容优势形成竞争胜势、赢得影响力强势。

  ——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政法资源优势。政法工作顶层设计、法规政策、大案要案等,始终都是人们欲知未知的话题。政法网络新媒体要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到“近水楼台先得月”,围绕传播主流价值和弘扬社会正能量,在运用政法内容资源设置话题、制造热点、引起关注上下功夫,将政法工作素材挖掘出来,以最新、最重、最特的方式呈现出来,持续设置热点议题,提升新媒体传播的吸引力、引导力。

  ——要善于抓住和深耕社会热点题材。要有新闻眼光、全球视野,抓住党和国家大政大事、国际国内热点时事、公众关注焦点难事,找准报道角度和切入点,让我们的报道题材更多元、受众更广泛,更好地传播主流价值,弘扬社会正能量。要进一步拓展内容来源,把内容生产从以自我采编为主拓展到编发、转载其他新媒体优质作品,使政法网络新媒体成为各种正能量作品的汇聚场、集散地。

  ——要善于发现和聚拢一批正能量创作高手。要挖掘政法干警潜力,培养一批精通网络传媒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政法专业写手,成为政法网络新媒体优质内容最稳固的提供者,持续推出原创力作。要邀请正能量网红大V加入,发现扶持有潜力的网络新锐,组建又红又专的社会化网络创作精英团队,每逢重大事件能够第一时间撰写高质量作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用作者的高素质、强气场保证传播内容的高质量、强引力。

  之六:坚持“圈粉为本”,实现平台影响从小众账号自娱自乐向受众泛在粉丝众多转变

  网络舆论场上,粉丝量的多少,既是衡量影响力的重要参数,也是检验战斗力的重要标尺,更是我们吸引群众、教育群众效果的生动体现。要切实增强政法新媒体“引关圈粉”的意识和能力,在政法系统培育一批百万级粉丝的微信公号、千万级粉丝的微博账号、百万级订阅量的客户端,最大限度地拓展政法新媒体的覆盖面和辐射力,让亿万网民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党的声音。

  ——要以真善美的多彩内容“圈粉”。要加强组织策划,用足用好政法领域大政、大事、大案等引人题材和政法系统网红大V的自带流量,持续制造热点话题、推出爆款产品,以众多“10万+”美文“引关圈粉”。要丰富作品题材,把那些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传播核心价值观、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作品,纳入政法网络新媒体范围,以题材的丰富性扩大圈粉的覆盖面。

  ——要以多样表达“圈粉”。要有“引关”之能,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法创作,善于运用“网言网语”表达,尤其要做精做实做活做靓标题,让网民一看标题就被吸引住、点进来、看下去。要会“吸睛”之术,善于运用引领互联网潮流的新技术新应用,综合运用动漫、短视频、弹幕、新型超文本标记语言等新手段创造表达新范式,时刻紧跟互联网新媒体应用技术不掉队、不过时。要懂“做精”之道,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受众,从用户的不同需求偏好、阅读习惯等出发调整内容生产、传播策略,实现分众化、差异化、智能化精准推送。

  ——要以多种手段“圈粉”。要发挥政法机关主推作用,集中政法系统优势力量和资源,重点扶持一批有现实影响力、有发展潜力的新媒体账号,提高政法新媒体在网络舆论场的核心竞争力。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对政法系统新媒体品牌摸清底数,分类设置榜单,定期评出政法新媒体“十佳百优”,激励全系统新媒体竞相“圈粉”。要探索培育粉丝黏性和忠诚度的措施,通过建立粉丝群,加强与粉丝互动交流,把社会上的潜在海量粉丝尽可能吸引过来。

  之七:坚持“强军为上”,实现网上力量从量少质弱的“散兵游勇”向打造强大的政法红色网军转变

  要着眼于坚决打赢网上斗争,下大力气建设一支强大的政法红色网军,为开展网上舆论引导、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可靠的力量保证。

  ——要壮大网评力量。要把加强网评队伍建设作为开展网上斗争的一项基本任务,推动建立一支覆盖政法系统各个层次、各个单位的网评队伍,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使他们能够有效引导网络舆情。

  ——要培育一大批政法网红大V。要把发现、培育、扶持政法网红大V作为一项紧迫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要建立政法新媒体人才库,对本单位、本系统干警新媒体人才来一次大摸底,对干警网红大V心中有数、列入库中,重点培养扶持,早出成果。

  ——要团结好社会网红大V。要建立网红大V联系机制,主动加强与本地区有影响的网红大V的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引导他们增进政治认同、履行社会责任。

  之八:坚持“保障为基”,实现组织领导从重视不够、保障不足向全方位强有力保障转变

  各级政法机关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政法新媒体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加大组织保障力度。

  ——要有务实管用的顶层设计。要将政法新媒体工作作为政法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摆上重要议程,制定政法新媒体创新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方向、任务和政策措施,与政法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要安排专项经费,提升软硬件水平,购买社会服务,为政法新媒体建设运营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要把政法新媒体建设应用作为重要项目纳入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考评体系,并逐步提高分值权重。

  ——要有“真金白银”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政法新媒体考评机制,每年评选一批优秀政法新媒体账号、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单位。要将新媒体工作绩效作为政法干警业绩考核、评先创优、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在政法干警中形成钻研新媒体应用、热爱新媒体岗位的政策导向。要制定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奖励机制,把稿件阅读量、转发评论点赞量、跨平台传播量、账号粉丝量等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优绩厚酬、兑现奖惩,鼓励写好稿、出精品、创品牌。

  ——要有“八仙过海”的人才队伍。要重视宣传工作力量建设,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懂法律、懂传播、懂网络的政法新媒体工作专门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政法职业新媒体人。要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和专业人才,研究制定用人留人新政策,设立首席策划人、首席编辑、首席运营官、首席技术官等新媒体专业人才岗位,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要坚决支持和保护关键时刻在网上举旗亮剑、敢于斗争的政法干警,为他们撑腰打气,最大限度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津ICP备08000243号-2 © 版权所有 天津市法学会 XML地图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友谊北路61号银丰花园B座8层 邮编:3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