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征文通知
各学科研究会、区法学会、各高校法学院、社科研究部门和有关单位:
“京津沪渝法治论坛”是由中国法学会指导,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直辖市法学会共同主办的法治论坛。按照中国法学会有关要求和第十一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组委会第一次会议精神,本届论坛拟于今年9月举办,由天津市法学会承办。现就论文征集工作通知如下:
一、主论题和分论题
主论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动新时代直辖市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
分论题:
1.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直辖市法治建设实践研究
2.“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法治保障
3.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法治保障研究
4.数字政府建设法治化研究
5.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实践研究
6.涉外法治问题研究与实践
7.新技术新业态法律风险防范应对研究
8.深化全面依法治市实践研究
9.直辖市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研究
10.直辖市基层治理法治化研究
二、论文征集
(一)征文时间
征文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31日。
(二)质量要求
1.论文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紧扣论坛的主题和分论题,深入开展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研究,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提交的论文“查重率”控制在30%以内。
(三)体例要求
1.每篇论文字数控制在5000-10000字。
2.作者在文章中要写出250—300字“摘要”;列出“关键词”3—5个。
3.标题层次为“一、(二)3.(4)⑤”顺序排列。
4.稿件中的引文要准确无误,注释①②……、参考文献[1][2]……均采用文后标注形式,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和范围为:凡引用或参考专著、学位论文、报纸、期刊文章的,要求有[序号]作者(编者)(外国作者前加注国籍),文献(文章)题目(书名等)[文献类型].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刊名、年(期)、页码,出版年月日(版次)出版年.页码.(详情可参阅《天津法学》杂志)。
5.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别、单位、职称职务、学历学位、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和通讯地址。
6.文章如是基金项目,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四)报送要求
1.论文要求未公开发表。
2.投稿者须注明姓名、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
3.来稿时须附出版授权书(见附件)。
4.征文电子版请注明“第十一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征文”字样。
三、征文评奖
(一)奖项设置
本届论坛获奖论文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四个奖项。论坛组委会根据论文征集组织工作和获奖情况,评选确定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
(二)奖励方式
本届论坛为获奖论文作者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表彰决定和获奖证书,对一二三等奖论文作者给予适当奖励。
四、成果转化
(一)邀请相关新闻媒体(包括新媒体)对论坛进行宣传报道。
(二)本届论坛获一二三等奖论文推荐至《天津法学》刊发,对有价值的观点摘要编发《天津法学要报》。
(三)天津市法学会将获奖论文制作电子文集,发送与会人员及获奖作者。
(四)由天津市法学会负责起草论坛综述并报送中国法学会及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法学会和有关部门,供领导决策参考。
(五)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如不能采取现场会议形式,则以线上视频会议方式举办。具体安排另行确定。
联系人及电话:赵惠敏 022-23616158
郝山涛 022-23615855
电子邮箱:tjsfxhyjb@sina.com(“天津市法学会研究部”汉语拼音首字母)
通讯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友谊北路61号银丰花园B座8层,300204
天津市法学会
2022年4月24日
附件:出版授权书